Gaming Monitor 電競顯示器 / Projector 投影機 / Monitor Stand 螢幕架
-
有錢到底應該怎麼花?ROG Swift PG65UQ電競螢幕實測開箱,既是頂級電視又是電競螢幕好厲害!
假設您是一位預算超級多的土豪級玩家,注重的可不是單純的遊戲主機而已,而是一整個的房間的整體享受,因此比起小小的螢幕,更需要在房間裡放下一台超大螢幕或是電視,而且是動輒十多萬那種的上等貨。在過去,要選更大尺寸似乎只有電視可以滿足,不過現在也有動輒60多吋的電競螢幕可以選擇了,此時應該選哪個呢?電視和電競螢幕之間的又有什麼差別呢? 不論是電視還是電腦螢幕,理論上只要線接上去,就能顯示內容,對於許多玩家來說,這之間的差別好像就只是尺寸大小。隨著這幾年4K市場的日趨成熟,不少電腦螢幕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大,大螢幕的定義也從27吋變成了32吋、43吋,甚至連65吋的超巨型尺寸都出現了,連帶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即便顯示器的尺寸越來越大,電競螢幕與高檔電視之間其實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的,這陣子小編剛好有機會體驗到華碩推出的65吋電競螢幕ROG Swift PG65UQ,也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電視與螢幕之間的一些細節差異吧! 首先要瞭解的是,雖然同樣都是顯示裝置,但並不是所有的電視都能正常顯示出電腦上的內容,部分電視機種可能在顯示電腦輸出的畫面時,會出現畫面比例異常的情況。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於,電視和電腦螢幕對於「像素」的計算單位是不同的,由於電視在定位上是針對影視產品,所以其對應的畫面標準,不少會是以NTSC、DCI這一類針對電視和電影所設計的標準為主,而電腦則普遍使用VESA的定義標準,不同的標準之間對於「像素」的計算方式其實是有差別的。 如果玩家的電腦中有Adobe Premiere Pro系列軟體的話,不妨可以試著建立一個新的序列,並在「設置」中,將編輯模式改成「自定義」,此時玩家就可以在「圖元長寬比」的選項中發現原來「像素」其實是有很多單位比例可以選擇的。 也因為有各式各樣的畫面標準,如果電視無法辨識電腦所輸出的畫面標準做出調整,就很容易發生畫面變形的問題。因此,為了避免或是減少這個問題,許多電視品牌會在影像模式中加入「電腦模式」,讓畫面可以配合電腦輸出的影像標準,以減少畫面出現比例異常的困擾。 然而,有一些電視品牌的「電腦模式」在設計上並不是做得非常理想,造成開啟電腦模式時,會出現畫面裁切的情況,此時玩家可能就會需要另外再進到顯示卡設定,或是電視影像設定裡面,去進行畫面微調。甚是麻煩! 至於電腦螢幕在這部分的麻煩,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少一點,畢竟在設計上的主要連接對象,就是與電腦主機做連接,所以在規格上會偏向針對電腦顯示的主流的規格來進行打造。至於電腦螢幕一般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有時候不會自動偵測訊號來源,必須要透過使用者來手動切換才行。 電視和電腦螢幕其實都有內建顯示晶片,不過玩家其實不難發現電腦螢幕其實很少在強調螢幕內部的晶片功能,反而是電視,特別是越高級的電視,就越喜歡強調內部的顯示晶片的功能,諸如:色彩增強、對比增強、解析度補償等。 造成這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電腦螢幕比較賤價,而是電視的主要功用是以「娛樂」為出發點,也就是玩家購買電視的原因,就是為了享受視覺的感官刺激,因此電視會傾向讓畫面更加的討好眼球。不過討好眼球的相對代價就是畫面和色彩的表現失真,因此如果要用來從事一些對色彩準確度有精確要求的工作時,就很可能會被晶片的強化功能給陷害到。 而電腦螢幕在畫面的詮釋上則傾向「還原」,對於電腦螢幕來說,玩家購買的理由可能不單單是為了打Game、看片,可能還會有專業工作需求,如繪圖、影片剪輯的等等,相較於電視就是買來看個爽,電腦螢幕所要面對的情景差異就顯得比較多元,比起顧此失彼,不如一切遵照市面上的主流的標準,不討好任何一方。 這也就是為何比起強調影像增強能力,電腦螢幕會更加強調自家的色域和色彩準確度,像是可以涵蓋多少的sRGB、Adobe RGB、DCI-P3等,更講究的甚至還會標榜螢幕在出廠之前就經過獨立校色,並在盒中附上一張校色報告書。以華碩的ROG Swift PG65UQ就特別註明螢幕的色彩涵蓋範圍可以達到95%的DCI-P3,並且經過獨立校色讓Delta值小於2。(Delta值用來判斷色彩偏差程度,小於3代表連專業人士都無法分辨,。) 電視的主力就是做為娛樂用的終端產品,在功能上主要就是負責提供相關的內容與服務,因此可以發現電視通常會內建數位電視(DTV)選台功能,讓用戶可以直接觀看數位電視節目。不過由於當今真的想看電視的人,通常會去申裝有線電視(Cable TV)服務,而這些業者都會附機上盒,可用來與電視連接,當然也可與電腦螢幕連接。使得當今內建DTV天線與接收功能的電視,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不過,近年來隨著網路串流視訊的崛起,不少高階的電視都會內建智慧功能,讓電視具備些許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情境。這些智慧電視會內建各式作業系統(如webOS、Android TV等等),並提供應用程式商店供玩家下載與娛樂相關的App,如此玩家可以連接家中Wi-Fi或有線網路,以便直接觀看YouTube、Netfilx影片等內容,不需要額外連接其他3C裝置,讓電視也能擁有簡易電腦的隨選視訊功能。 至於電腦螢幕在定位上除了一般辦公或文書使用之外,也是生產力工具,也讓電腦螢幕與主機之間有依存關係,使得在附加功能的設計上更偏向輔助生產力與便利度,例如不少螢幕都會提供USB Hub的功能,方便玩家擴充身邊的裝置。又或是內建了圖片比例尺、子母畫面等功能,協助玩家在進行設計類或多視窗工作的用途時,能夠擁有更佳的便利性和使用上的彈性。當然有些電腦螢幕具備娛樂功能,有內建喇叭,讓用戶可以直接看影片、玩休閒類遊戲,更可拿來看電視。只要連接有線電視機上盒,或是坊間智慧電視機上盒(如Android電視機上盒、小米盒子、Apple TV等等)就搞定了,就算您不想花錢看電視、只想純粹看那DTV所提供免費22個頻道的話,其實也只要加裝個千來塊的DTV機上盒即可,因此這樣看來,電腦螢幕幾乎可以滿足各種需求,似乎買電視的誘因就小很多了。 此外,隨著電競世代的崛起,為了配合電競選手和各種類型的電玩需求,電競級的電腦螢幕紛紛興起,從最早的加快螢幕反應速度,減少畫面模糊,到現今各式各樣的超高更新率與顯示卡輸出同步(Free Sync、G-Sync)等,讓玩家可以把握微秒級的畫面瞬間變動,以取得致勝先機,同時享受更加流暢和穩定的畫面呈現。由於電視大多數的場合並不會與電腦連接,因此這一類的特化功能,也就僅有電競級的電腦螢幕才會提供了。 前面提了不少電視和螢幕之間細部的差異,但目前主流的電競螢幕還是集中在27~32吋左右,對於想要打造電競房間的玩家來說,這樣的尺寸遠遠不夠,少說也至少得要來到55吋以上才能滿足。而面對這樣超大尺寸的需求,在市場上就幾乎都是電視的天下了。 但就如前面提到的,即便是高階電視,也多只針對影視內容做出調整,對於遊戲娛樂上的特化依然相當缺乏,即使顏色表現再討喜,玩起來的感覺還是缺少了點什麼。因此為了滿足高階電競市場的需求,NVIDIA早在2018年的CES展上就發表了BFGD(Big Format Gaming Displays)的解決方案,就是針對超大尺寸螢幕而來,其主要訴求,就是針對當今大螢幕電視所缺乏的部份補強,包括像是高更新率、高反應速度,甚至是G-Sync等功能,通通帶到大螢幕上來,就是要讓財力雄厚的電競迷,能夠真正的一飽眼福。 華碩做為電競市場的龍頭品牌之一,對於NVIDIA推出的BFGD方案,自然是義不容辭的響應(),集結著過去電競產品與螢幕製造的經驗,推出了要價近15萬元的超大頂級電競螢幕:ROG Swift PG65UQ。 華碩的外觀設計絕對不輸給一般家電廠商,PG65UQ的正面外觀在低調中帶著霸氣,65吋的螢幕採用全平面的窄邊框設計,非常符合高級顯示器在邊框上的要求,而金屬材質的腳架讓螢幕呈現一種懸浮感,等邊三角形的設計,配上中間ROG的LOGO,給人一種猶如科幻電影般的高科技質感。 至於背面的設計也相當的有料,華碩將所有的I/O都集中在右側,提供了4組HDMI、1組DisplayPort、1組「Mini USB」、2組USB Type A擴充Hub,和1組USB Type B數據連接孔。 因為將所有的I/O都集中的關係,螢幕背面呈現了幾乎無開孔的美背,並在上頭以招牌的瑪雅圖騰紋路裝飾大大的ROG商標。想當然的,ROG不可缺少的RGB元素也沒有缺席,而且實現的方式相當特別,是在配件盒中直接給予一個支援AURA Sync的RGB投影燈,玩家將它鎖在機身背後之後,與側邊的Mini USB孔連接,就可以在螢幕的正下方顯示出七彩的「敗家之眼」(誤XD),終極的信仰瞬間霸氣顯露! 做為一款要價近15萬元的螢幕,除了尺寸大之外,規格也一定要給它頂到天,才配得上這個價格啊!在螢幕材質的選擇上,PG65UQ使用的是4K 「量子點」VA面板,不要因為不是IPS就覺得「母湯」(不行),事實上在超大尺寸的高檔電視級面板中,VA因為有著更好的對比能力而雄霸一方呢! 只是高階LCD電視不少都是使用VA面板,只是電視界一個奇怪特色就是普遍不愛明講自家使用的LCD面板種類,但神通廣大的網友還是有辦法給你找出來。 得益於量子點技術和VA面板的特性,螢幕的亮度可以來到1000nits,原生的對比度更是來到4000:1,並且設計了384區LED背光陣列,讓亮度控制方面可以更加的精細,明暗對比更加出色。 如此強大的亮度控制能力,在HDR方面必定有著不俗的畫面,PG65UQ不僅通過了VESA DisplayHDR 1000認證,還是電腦螢幕界唯一通過UHD Premium認證的螢幕,這項認證標準可是相當的嚴苛:螢幕色彩深度必須達到10 Bit、顏色的色彩空間需要至少涵蓋90%的DCI-P3、HDR的最高亮度須達1000nits以上,最低則需低於0.05nits。唯有全部滿足才能通過認證,在在都證明了PG65UQ卓越的面板素質。 PG65UQ除了在HDR的影視顯示能力上獲得了保證之外,在專業用途的功能上,華碩對此部分的調校也沒有放過。在色域的涵蓋範圍上,PG65UQ能夠涵蓋95% DCI-P3,並提供了Gamma 1.8/2.0/2.2/2.4/2.6的完整選項,用以滿足各種條件的創作標準。 另外,每一款螢幕在出廠之前都經過專業的顏色校準,嚴謹的要求每一台的色準都要低於Delta 2。以一台專業螢幕來說,Delta值越小,就代表的色彩偏離程度越低,小於3代表即使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也無法區分其差別。換言之,PG65UQ不僅有著專業顯示的表象,而且還有原廠親自監督調校,以達到「開箱即用」(out-of-the-box)的目標,無須自行另外調整 (因為65吋的螢幕光安裝就夠累了,若還要再調整,那就…)。 即便上述規格給得再充足,PG65UQ定位上依舊是一款「電競螢幕」,因此在遊戲上畫面呈現上才是一切的重點,華碩想要撈過界,自然也深知這一點。在最基礎的反應速率上,華碩成功將這塊65吋螢幕的灰階反應速率壓制在4ms,還配上了144Hz的螢幕更新率,讓螢幕不僅塊頭大,還極為靈巧。 不過小編在這邊提醒一下,由於HDMI的頻寬不足以支援4K 144Hz,所以一定得使用DisplayPort才能享受絲滑的高更新率體驗(當然還需要有效能足夠強大的顯示卡XD)。 值得一提的是,螢幕的設定中除了有提供HDR/SDR顏色呈現的切換選項之外,還有提供數種省電模式,並且預設是開啟的,但是小編發現還是得將DisplayPort或是HDMI的「深度休眠」選項關掉比較好,因為這項功能開啟後,就很容易出現螢幕無法正常被喚醒和偵測到訊號輸入,進而造成電腦都進入遊戲了,螢幕還沒畫面出來的狀況。 除了速度之外,PG65UQ作為NVIDIA BFGD的一員,與顯示卡之間密切配合自然也是基本配備之一,此款螢幕在G-Sync顯示卡同步功能上直接達到了「G-Sync Ultimate」的最高標準,代表螢幕在遊戲中能夠表現出優異的HDR性能、超低的延遲、高更新率絲滑畫面,更能夠保證遊戲畫面能夠穩定不撕裂,確保每一格畫面都能即時送到玩家的眼前。 不過在遊戲中,HDR的效果有的時候會因為遊戲的優化或當下的光影效果而有差別,以《毀滅戰士:永恆》為例,小編在遊戲中的地獄場景開啟HDR後,效果差異真的超級明顯,但是在毀滅堡壘中,就很難感受到差異。 當然身為一個超狂的遊戲迷,除了高檔的PC主機之外,PS4、Xbox One等家機也是必敗品,畢竟不是所有的遊戲PC上都有嘛!PG65UQ在針對家機上也有提供畫面上的優化支援,特別是Xbox One系列主機,玩家可以透過HDMI連接讓螢幕支援可變更新率(VRR)功能,可針對畫面場景的複雜程度來自動調整畫面的更新度,以確保玩家在遊玩的過程能夠獲得全程順暢的遊玩體驗。 不論是遊戲還是看影片,玩家要求的除了震撼的視覺效果外,聲音效果也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不管是在挑戰史詩級的魔王、組隊與網友們彼此廝殺,還是單純的想要什麼事也不做的觀看電影,即便畫面即使再優秀,少了聲音表現也是索然無味。 在音效技術上,華碩可是有在長期鑽研的,為此還特組織了Sonic Master音效團隊,為自家的各項產品打造絕佳音質,在PG65UQ上當然也絕對不會是例外。PG65UQ裝備了兩顆經過Sonic Master技術調校的15瓦喇叭,並提供了電影和遊戲場景的音效精靈功能,讓玩家不論是在打遊戲還是看電影,都有親臨現場般的音效震撼(然後小編就被其他編輯逼著把聲音關掉了…)。 透過PG65UQ的開箱和介紹,除了一款高階面板該有的強大顯示能力,相信玩家應該可以看出有許多功能都是特別針對「螢幕」為出發點所設計的:不同於電視強調將普通畫質的影像進一步強化,PG65UQ還針對專業創作者進行出廠時的精準校色,讓購買的用戶可以直接開箱即用,不必費力的對這龐然大物「上下其手」來東調整西調校的。 此外,為響應顯示卡大廠NVIDIA的BFGD大螢幕電競體驗的計畫,在遊戲娛樂方面更是面面俱到的照顧到:144Hz更新率的流暢體驗、G-Sync Ultimate對於遊戲畫面的穩定和遊戲中HDR效果的優化,都是一般電視鮮少注重和支援的部分。正因為如此,已有一些電視廠商也嗅到龐大的家機與PC電競市場,紛紛推出適合遊戲玩家們的大螢幕產品,同樣提供上述的高更新率、G-Sync,甚至VRR等特色,以搶食大尺寸電競電視的市場。 您是口袋夠深不見底,又剛好遊戲的需求遠大於影視的玩家嗎?還在納悶該買哪台大尺寸電視來布置遊戲房嗎?看完了本篇的介紹後,相信會讓您有所改觀,或許您不妨可把超大電競螢幕納入自己選項清單內,畢竟這兩者在體驗上其實有著巨大的差別呢!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建議售價:$149,000元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華碩ASUS ZenScreen Touch可攜式觸控螢實測開箱,不出門宅到底,工作、娛樂兼顧好幫手!
外接螢幕的使用習慣,普遍來說都是以商務人士或習慣多螢幕的玩家使用上會比較適合,而除了工作使用以外,用來做影音娛樂體驗也是不錯的選擇,小編這次手上剛好收到華碩新推出的ASUS ZenScreen Touch外接式觸控螢幕(確切型號:MB16AMT),又正好正值清明連假,不假思索的就把螢幕帶回家體驗了XD! 第一個最好用的方法當然就是作為工作狂(嗯?)的工作第二螢幕,沒錯小編在這個連假期間雖然宅在家耍廢至極XD,但還是挪出了一點時間辦了點工作上的事情,ZenScreen Touch本身在螢幕上是15.6吋的大小,採IPS面板搭配FHD解析度,作為第二螢幕來說,無論是大小還是解析度都是非常實用的規格。另外在亮度部分則是達到250 cd/m2,對比普通平板來說也有不錯的表現。 除了工作以外,宅在家不能出門的關係,小編也藉由ZenScreen Touch螢幕追了很多劇,主要是藉由手機USB-C連接埠直接輸出畫面到螢幕上,就可以簡單地用大螢幕來看影片囉!除了看劇以外,也拿來家用遊戲主機來做為影像輸出的平台,直接在桌面上玩Switch或Xbox遊戲的感覺也不錯,好處是不用動到大螢幕XD!(懶懶der) 而在音效方面,ZenScreen Touch本身有兩組揚聲器在左右,基本上作為影音娛樂來說還是滿夠用的。而在訊號輸入的部分除了剛才提到的USB-C以外,盒裝內也另附Micro-HDMI轉HDMI的連接線供玩家做彈性使用。由於機身輕薄的關係,沒有額外搭載標準尺寸HDMI連接埠,在作為一般筆電或電腦(無USB-C)的情況下,可能會稍微有些不便,但至少仍能利用轉接線作輸出。 在電池方面,ZenScreen Touch內建7800mAh 電池,原廠隨附的是5V/2A的變壓器,單次充電最長可使用4小時,因此不會耗用到連接裝置的電力。此外,由於此螢幕具備Quick Charge 3.0充電技術,因此只要搭配支援的快速充電器,即可將充電速度提升到一般變壓器的2倍,以減少充電所需時間。 總結來說,這個清明連假反正大家也出不了門,算是讓小編徹底用ZenScreen Touch玩了一輪,它重量900克也不重,攜帶上來說算是滿方便的,如果玩家們作為時常需要移動的工作者,又需要多螢幕做彈性使用的話,ZenScreen Touch就實用性來說還不錯,USB-C對應目前多數智慧手機來說非常夠用;即便是要作為筆電或電腦的外接第二螢幕使用,Micro-HDMI轉HDMI連接線也可對應多數需求。再者,本身支援10點觸控加上又有觸控筆支援的關係,在操作彈性上也有一定的能力。 另外,如果是要做為單純放大影音娛樂使用的話,15.6吋的螢幕大小等同一般筆電,在視覺上用來放大智慧行動裝置或家用遊戲主機的話,視覺效果也是非常十足的,在攜帶上來說,如果是Switch外帶ZenScreen Touch的話,等同隨身攜帶一組影音娛樂平台,在娛樂上的使用面來說也非常不錯,有第二螢幕需求的玩家是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三星在台推出全球唯一1000R CT55曲面顯示器,前所未見沉浸視覺體驗 搭載立體雙聲道喇叭 視聽雙享受,完整多元連接埠 三邊無邊框超薄機身 工作與質感生活完美平衡
曲面顯示器近年持續受到市場青睞,根據IDC市場研調預估,消費者選購曲面顯示器佔比將逐年攀升,至2022年將可達到35%。全球及台灣曲面顯示器領導品牌台灣三星電子,今(30)日正式宣布在台推出CT55曲面顯示器,以提供沉浸式觀看體驗的全球唯一1000R曲率、絕佳音質立體雙聲道喇叭(註一)、完整連接埠、質感設計及輕薄機身,成為消費者工作、娛樂的全能助手。 三星CT55曲面顯示器共推出23.6吋、27吋以及31.5吋多元選擇,4月10日起於全台通路陸續上市(註二),建議售價分別為23.6吋NT$5,690、27吋NT$6,990、31.5吋NT$8,990。為歡慶新機上市,凡於4月1日至6月30日活動期間購買CT55等指定機種,上網登錄即有機會抽中最新Samsung Galaxy S20+ 5G旗艦手機(建議售價NT$36,990)(註三),打造遊戲與文書兼備的理想生活,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三星電子領先全球推出現今最大曲率1000R CT55曲面顯示器,以更加符合人眼視覺工學,創造如臨實境、環繞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欣賞影片時,消費者可徹底投注在影像世界中的每個時刻;而工作時,1000R曲率讓資訊盡收眼底,不論是同時比較報表內的多欄數據、或開啟多個視窗進行多工處理,皆帶來更高效的工作效率。而隨著每日觀看螢幕時間增加,雙眼的照護也日益重要,臨床研究證實,曲面顯示器相較平面顯示器對雙眼負擔較小,而當顯示器曲率趨近1000R,越能有效降低長時間使用所帶來的眼睛疲勞(註四)。 現代人經常一人擁有多部裝置,時常須耗費心神處理設備串接,CT55曲面顯示器配備完整多元的連接埠介面,包含HDMI、DP和D-Sub,影像傳輸暢行無阻,滿足不同需求。而CT55曲面顯示器亦是輕量Gamer的堅強戰友,透過遊戲玩家模式最佳化遊戲色彩及明暗對比,暗處敵人無不現蹤,另支援AMD FreeSync技術、75Hz畫面更新頻率,讓玩家不受拘束大展身手。此外,顯示器機身內建立體雙聲道喇叭,無論是觀看串流影音或暢玩遊戲,提供細膩絕佳的音質享受、彷彿置身第一線戰場! 日常生活的每個選擇都展現了個人的美學品味,CT55曲面顯示器配備16:9顯示比例、1920x1080解析度,採用三邊無邊框設計,結合1000R曲率帶來近乎無邊際的觀看體驗;外型採用菱格圖騰美背材質,低調盡顯個人不凡品味;搭配CT55曲面顯示器的7.9mm超薄機身、6mm纖薄金屬底座,釋放更多桌面視覺空間,從事電腦作業也能時尚有型。
-
華碩TUF Gaming VG279QM實測開箱,用1萬預算買到高C/P電競螢幕!
故事是這樣的,約莫是在前年吧,小編領了年終以後終於鼓起勇氣組了人生第一台電腦主機,這過程中包含自己看產品評論、配菜單等等,阿不過還是請店家幫忙組裝啦XD!(省時間~)重點是,當初如果在業界打滾的玩家想必也知道:正值零組件價格最高峰R!那時候小編是從零到有的狀態,所以除了一些電腦的周邊像是滑鼠鍵盤以外,其他都是直接跟店家下單,這部分包含下菜單時候的六大項目(處理器、記憶體、顯卡、主機板、SSD、Power),當然也還包刮機殼和風扇散熱,另外周邊的部分還有像是耳機、滑鼠和螢幕,這些東西總共花了7萬台幣!(暈) 現在回想起來,在經過兩年的開箱評測以後,自己覺得最#*%(&@的一個周邊項目應該就是電競螢幕了....品牌的部分這邊就不提了,也是玩家第一印象會直接想到的螢幕品牌,雖然說是FHD下有G-Sync(當時是真正的G-Sync,非相容)、螢幕更新率有到240Hz、加上1ms反應時間,不過問題它是TN面板,當時因為射擊遊戲瘋狂的關係,最在乎的不是顏色的表現,而是螢幕的反應速度。小編知道在當前已經有非常多螢幕都已經是在IPS面板、VA面板,也幾乎快能達到上述條件了...當初買這台螢幕的時候就花了1萬5左右,幾乎整台系統1/4的錢花在這台螢幕上...現在想起來真的QQ。哦對了!它的解析度還是只有FHD的呢ㄏㄏㄏ....(笑著笑著就哭了 看著現在市場上充斥著IPS面板240Hz、VA面板144Hz的螢幕,而且價格一樣都只有在1萬5左右(撇開高解析度選項),就會覺得「買不逢時啊!」雖然有句話叫做「早買早享受」啦!算是拿來安慰自己的理由了,現在如果你問小編:電競螢幕該怎麼挑?我會建議你先去看先前介紹過的專文,先考量一下自己買螢幕的目的、喜歡玩的遊戲類型,再去針對自己的預算下手。如果說今天你手頭預算比較緊一點,假設只有1萬元好了,你該怎麼挑電競螢幕?這時候的考量想必就會是以C/P值作為最大考量了。 如果說你有大把鈔票、大量閒錢可以隨便撒,那你可以參考小編先前開箱介紹過的其他高階電競螢幕(如),但如果說你今天預算不高,那我們在購買電競螢幕時就需挑選最適合當前自身系統規格、實際需求和小望未來的選項。 一項一項來,先說適合當前自身系統規格這點,小編自己的例子來看,當初是買Z390主機板搭Intel Core i7-8700K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卡,在兩年前算是頂規,因此小編當初選擇那台240Hz、1080p、1ms、G-Sync規格電競螢幕是足夠讓顯卡發揮完整效能的。以常見的eSport射擊遊戲來說,要達到144 FPS以上可說是輕而易舉,即便在某些遊戲如《虹彩六號》稍微調整畫質後也是可以在多數環境下達到穩定240 FPS的表現,足夠頂著螢幕規格跑;當然某些像是《古墓奇兵 暗影》、《刺客教條 奧德賽》這樣的3A級RPG遊戲可能無法達到這麼高的數字,但整體來說也還是有不錯的效能表現。 但假如你本身在系統規格上已經把荷包揪的很緊在選擇了,像是顯卡可能只能到NVIDIA GTX 16系列或者甚至AMD RX500系列的話,這時候就沒有必要花大把鈔票攻高階螢幕,小編會建議如果本身系統硬體規格沒有到非常高的話,在電競螢幕的挑選方面,可以抓得更仔細。 面板部分考量到色彩呈現,無論是遊戲還是一般用途,現階段來說IPS面板都會是最全面的選擇,至於需不需要有其他更多的色域涵蓋率(如DCI-P3等等)就見仁見智,IPS面板本身色彩飽和上就有一定水準了;另外,如果是喜歡玩暗黑畫面遊戲或是RPG類型遊戲的話,VA面板高對比的效果也不錯。解析度方面來說,如果預算吃緊的話,小編建議直接選擇FHD 1920 x 1080即可,一來是因為系統規格低的話,也跑不動高畫質遊戲,即便硬是衝上高解析度,遊戲的流暢度也弱,與其當一個資優班裡的倒數第一、倒不如當放牛班裡的第一名對吧! 所以這邊快速簡單整理兩個概念選購方向,第一是螢幕的面板,以往在高速目的的追求下,需捨棄色彩而選擇TN面板的辛酸歷史已過去,在現階段來說已經可以選擇IPS面板了;解析度的部分則是優先選擇FHD版本,雖然未來如果硬體規格有升級的話,或許可以購買1440p或者甚至2160p升級,但即便如此,升級過後的硬體規格在IPS FHD螢幕下,會有更流暢且穩定的畫面表現,也是一大優勢。 螢幕更新率這部分在過去幾年有突飛猛進的表現,原先是先從60Hz跳升至120Hz,之後則是在一兩年間穩定在至少144Hz,這過程中雖然仍有不同的數值表現,但整體來說144Hz是一個水平;近期因為電競筆電的關係,使得螢幕更新率開始進一步向上攀升,現階段最高等級雖然已經有360Hz螢幕更新率的選擇,不過最終還是以穩定在240Hz為主。 這邊既然聊到螢幕更新率的話,就勢必要提到反應時間了,以目前市場規格來說,1ms反應時間可說是很常見了,在以往這樣的速度只有TN面板能達到,以前IPS面板僅能3ms的反應時間、VA面板甚至有4ms,但近期由於科技技術的進化,IPS面板已經能夠達到1ms的反應時間了,這也使得IPS面板的競爭力又再往上跳了一階。 小編會建議在考量螢幕更新率時,最基本的數值一定要在120Hz以上,現階段的市場價位來說,60Hz除非你真的名為「瓊稻穗宮源」(窮到睡公園....XD),否則的話,120Hz提供的畫面流暢度和60Hz絕對是天差地別,是新世界的開端,而畫面表現來說的話,則是144Hz會有更穩定流暢的輸出,當然,在預算價格範圍內,如果可以有更高的螢幕更新率選擇的話絕對會是不錯的未來展望考量。 先前小編就已經跟玩家們討論過,一台電競螢幕有沒有NVIDIA G-Sync或AMD FreeSync輔助真的會有天差地遠的流暢表現差異,即便是NVIDIA G-Sync相容模式的電競螢幕也會比無Sync螢幕的表現還要更好,也因此,有沒有Sync技術對遊戲體驗來說差異真的很大,玩家們可以參考先前的專文瞭解一下,小編會建議玩家,如果說能夠在預算內達到G-Sync技術、FreeSync技術同步,甚至說有G-Sync相容的話也ok! 以上就是玩家如果在預算吃緊時、選購電競螢幕要優先考量的規格,其他像是有沒有HDR、色域涵蓋表現、亮度尼特等等,就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了,有最好,但真的沒有的話也不用覺得可惜就是了。有些電競螢幕甚至會給出提高陰影表現的功能、低欄光技術、或是不閃屏等特色,這些功能就是如果玩家不考慮品牌信仰的話,買的螢幕有這些功能會讓使用的體驗更好。 但是!說了這麼多,目前市場上真的有符合玩家經濟效益、兼顧玩家荷包,同時又不過度砍掉太多硬體規格的電競螢幕選項嗎? 其實還真有!隆重介紹近期才剛新推出的TUF Gaming VG279QM電競螢幕,它完美符合前文針對手頭緊玩家的所有期待,甚至部分規格更是超乎期待!其實這台電競螢幕雖然華碩才剛剛釋出不到一個一個月,但小編知道市場上的詢問度已經非常高,接下來就馬上來跟大家開箱介紹這款螢幕吧!只能說這台真的hen可以! 簡單快速說明一下TUF Gaming VG279QM的基本規格和特色,首先螢幕大小和解析度為27吋搭配1920 x 1080,採用IPS面板並且具備配備HDR高動態範圍技術與1000:1對比率,涵蓋99% sRGB專業色域,在色彩表現方面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一般日常用途都有不錯的水準,再者,亮度也達到400 cd/m2,並且符合嚴格的DisplayHDR 400認證規定,在對比表現上會更優秀。 不過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TUF Gaming VG279QM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具備最高280Hz的螢幕更新率,在一般遊戲情況下能夠大幅減少畫面撕裂和延遲的可能,同時因為華碩獨家的ASUS FastIPS技術,達到1 ms灰階至灰階(GTG)反應時間,速度反應非常快速。 然而然而,你可能會以為這樣的螢幕怎麼會放到這篇文章裡?各位觀眾!這台螢幕市場建議售價居然只要10,900元台幣!如果是搭配部分購物網站的話,甚至還可以下殺到萬元以下! VG279QM最大賣點280Hz螢幕更新率,前面有提到螢幕預設最高可達到240Hz螢幕更新率,但藉由OSD搖桿設定後,可將其超頻至280Hz,雖然這在一般網路軟體的畫面檢測時顯示的仍會是240Hz,不過如果玩家未來硬體升級的話,280Hz的彈性調整是可以直接頂上的! 至於不管是280Hz還是240Hz螢幕更新率對於一般日常使用到底帶來多少差異,這一點由於不管是影片還是照片都很難完整解釋,最直接的還是玩家直接到現場使用實機最明顯,不過為了方便玩家能夠基本的了解到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對比一般傳統60Hz螢幕之間到底有多大差異,小編也利用玩家們熟知的UFO網頁來做展示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JO0XZ3MAo ▲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對比60Hz螢幕之間的差異。 從影片中就可以發現,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在一瞬間能夠顯示更多的畫面幀數,因此玩家視覺上來說能夠看到更流暢的畫面,因此影片本身的雖然是僅有60 FPS,但片中左側螢幕顯示的UFO流動明顯更加順暢且完整,這在遊戲中便可帶來更連貫的畫面顯示,從而減少殘影問題。 如果說你真的預算很有限,TUF Gaming這次真的可以說是誠意十足,萬元就給你280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相容同步技術,可以說是秒殺市場的優質選擇之一,C/P值有夠高!以往這樣的規格至少都是要兩萬元左右的,小編邊寫這篇文章邊望向躺在一旁的舊電競螢幕,那近兩萬的價格和正在角落哭泣的荷包....真正買不逢時! 在現階段這個電腦零組件紛紛開始喊漲的時代,華碩這次推出的TUF Gaming VG279QM真的可以說是PC玩家在一片荷包逐漸母湯的隱憂下,突然冒出的綠洲一樣,1920 x 1080絕對夠用、280Hz螢幕更新率即便未來升級電腦硬體規格也能繼續使用,即便是用來作為一般日常用的螢幕,其優秀的IPS面板和色域涵蓋範圍,也是能提供足夠的準確色彩,基本上是一款工作、遊戲兩用的優質電競螢幕。 ★題外話!這邊也順帶一提一下市場情報,小編寫稿的當下也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可以找到9,000元的曲面電競螢幕,也就是ASUS TUF Gaming VG27VQ,他雖然在螢幕更新率方面僅最高達165Hz,但擁有1500R曲面螢幕設計,視覺上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曲面螢幕的市場中也算是「俗擱大碗」的選項。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全球首款支援DSC技術電競螢幕ROG Strix XG27UQ今在台上市,高速傳輸4K影像流暢不失真!PChome獨家開賣預購!2/29前購買ROG Strix XG27UQ登錄送「ROG電競椅」
ROG玩家共和國今日宣布全球首款支援顯示串流壓縮技術(DSC)的電競螢幕—ROG Strix XG27UQ正式在台上市,其採用27吋4K IPS UHD(3840 x 2160)顯示面板,並透過顯示畫面壓縮串流技術(DSC),為玩家帶來4K HDR畫質、最高144Hz更新率呈現流暢的視覺效果,讓玩家們可享受清晰且逼真的畫質,盡情暢玩各類遊戲大作。喜愛打造個人獨特風格的玩家們,還可透過ROG Strix XG27UQ配備的獨家ASUS Aura Sync技術自訂燈效,加上螢幕底座內建的燈光投影功能,點綴獨一無二的個人遊戲空間。ROG Strix XG27UQ電競螢幕即日起於PChome獨家開賣預購,2月29日前購買ROG Strix XG27UQ並至官網登錄送「ROG電競椅」(市價NT$12,980) 顯示器壓縮串流技術(DSC)為一業界通用標準,可在不降低畫面品質的前提下,以單一界面高速串流高解析影像,並支援可變更新率及高動態範圍成像 (HDR),無需使用雙DisplayPort連接或色彩採樣。因此,支援顯示器串流壓縮(DSC)技術的全新ROG Strix XG27UQ電競螢幕,可透過單一DisplayPort 1.4連接,提供144Hz更新率與原生4K視覺效果,呈現極致流暢的視覺效果與栩栩如生的畫面細節,打造絕佳遊戲體驗。 此外,ROG Strix XG27UQ具備超快速144 Hz畫面更新率及1 ms反應時間(MPRT),確保在遊戲中選擇最高視覺效果設定時,仍可維持極致流暢且完全無延遲的遊戲畫面,加上其搭載相容於NVIDIA® G-SYNC的Adaptive Sync技術,可提供無縫、零破圖的遊戲體驗。同時,ROG Strix XG27UQ還通過DisplayHDR™ 400認證並涵蓋90% DCI-P3專業色域,搭配其支援的高動態範圍HDR技術,成就更廣的色彩範圍及更高對比度,呈現最明亮的白色與最深邃的黑色,完美展現豐富影像細節,讓使用者享受更勝以往的視覺饗宴。 ROG Strix XG27UQ電競螢幕,建議售價:NT$29,900
-
GeForce玩家已為支援Game Ready的《殭屍部隊:死亡戰爭 4》與《戰慄深隧》系列中令人驚豔的光線追蹤技術準備就緒
NVIDIA 最新的 GeForce Game Ready 驅動程式為《殭屍部隊:死亡戰爭 4》、《Apex 英雄:賽季 4》及《戰慄深隧:流亡》DLC「Sam's Story」推出首日同步驅動,並宣布增加三款全新 G-SYNC 相容遊戲顯示器。 《戰慄深隧:流亡》DLC「Sam's Story」是指標性的光線追蹤大作《戰慄深隧:流亡》的其中一個主要擴展。主要的遊戲內容皆支援光線追蹤及 NVIDIA DLSS,所以玩家可預期看到令人驚豔的光線追蹤技術,包括全域照明及放射性的光線表現,確保 GeForce RTX 玩家可獲得完整的沉浸式體驗。 G-SYNC 相容計畫擴大了 G-SYNC 生態系,旨於創造出有著一致表現的顯示器,並且教導消費者哪些顯示器將提供良好的入門級可變更新率 (Variable Refresh Rate; VRR) 體驗。 全新認證的三款螢幕包括 ASUS VG259QM、Dell AW2521HF 和 LG 34GN850,讓遊戲玩家在挑選絕佳的遊戲顯示器時有更多選擇。 NVIDIA 透過 G-SYNC 相容計畫與顯示器 OEM 業者合作,在支援 AdaptiveSync 協議的顯示器上驗證是否能提供完美的體驗,通過驗證的顯示器即被認可為「G-SYNC 相容」。欲取得完整的 G-SYNC 相容顯示器清單,請參考此連結。 在過往的驅動程式中,NVIDIA 介紹了兩款全新 NVIDIA 控制面板功能,包含可最佳化效能及電源使用的最高畫面更新率 (Max Frame Rate),以及強化 VR 遊戲畫面品質的可變更新率超級取樣 (Variable Rate Supersampling; VRSS)。 在最新的驅動程式中,NVIDIA 根據玩家的回饋再度強化了這兩項功能。最高畫面更新率的 FPS 範圍現在可達到 20 至 1000,而現在可於 Global 設定中開啟 VRSS 功能,並自動在所有支援遊戲中啟動。
-
華碩ROG STRIX XG27U實測開箱,解析為何需要一台「高畫質又有Sync」螢幕!
電腦螢幕在經過這幾年電競文化的「薰陶」後,其實已經步入一個中後期階段,也就是基本的硬體規格到位以後,其他的就是更多內容特色的補充,這部分包含像是外觀設計、色域涵蓋等等,最終都會達到一個基本盤皆具備的局面,其他的差別就在於品牌信仰和細部功能的提升了。如果真要說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新突破的話,或許就要先等到曲面螢幕的全面普及(好不好用見仁見智)、抑或是全新的面板降臨(例如像是MiniLED來臨或OLED普及),否則在此之前,綜觀電競市場上的電競螢幕,整體來說可說是大同小異。 不過說到底,螢幕之所以冠上「電競」兩個字,最重要的還是賣一個「Sync」的概念,尤其在以前只要加了個「G-Sync」,那價格就是比同級的貴上五千、一萬的,一般玩家對此很難吃得消,所以最終都走上FreeSync或是「無Sync」體驗。然而,體驗過「有Sync」螢幕的玩家,就會深刻的瞭解到:「真的回不去了!」在保持螢幕流暢度的同時,又能減少畫面快速轉動時的撕裂感,這點在遊戲體驗上還是最重要的,尤其對專業的遊戲選手來說更是如此。 當然以目前市場上來說,正如前文所提,多數玩家和職業電競賽事選用的標準仍以NVIDIA G-Sync為主,不過AMD FreeSync近期有趕上來的浪潮,加上NVIDIA解禁G-Sync相容功能,讓以往搭載AMD FreeSync技術的螢幕能夠擁有G-Sync的等級,同時也支援雙方陣營的顯示卡都能運作,再者,在方便玩家使用的同時,也減輕經濟壓力,G-Sync相容的電競螢幕要比G-Sync螢幕便宜的多。不過話說回來,畢竟是透過「相容」的方式,所以也很難保證在安裝上不會碰到任何問題就是了。 但言歸正傳,螢幕終究還是「有Sync」要好一點,舉例來說吧!小編一般用來工作的螢幕是普通的21:9寬螢幕,螢幕本身的更新率在60Hz,不具備任何Sync功能,普通日常文書編輯和簡單的小遊戲當然是毫無懸念,但問題來了,真的想要玩遊戲的話怎麼辦?小編的這台文書電腦用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80(想不到吧嘿嘿!),所以真要說的話,要拿來玩任何遊戲基本上是ok的,但因為螢幕本身沒有任何Sync同步技術,加上更新率又只有60Hz,玩起遊戲認真痛苦! 至於NVIDIA G-Sync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從ASUS官方提供的簡單說明圖中略知一二: 在快速轉換的畫面中,很容易就能看到畫面的同步速度往往會跟不上滑鼠的轉動速度,拿來玩《當個創世神》這樣的遊戲時或許還沒問題,但如果要拿來玩《逃離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虹彩六號》阿六(誤!)、甚至是《Fortnite要塞英雄》好了,都會很容易有畫面撕裂的問題。 以下就用影片呈現的方式讓玩家們了解有無Sync同步技術的螢幕,玩起遊戲來是什麼樣的體驗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5fNKyYbrI ▲開啟G-Sync前後的差異比較。 從慢動作的部分相信玩家可以很明顯看到,60Hz無Sync技術下的遊戲畫面撕裂嚴重,雖然是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但當速度換成一般速度下、當許多區塊都出現同樣的撕裂問題時,遊戲的視覺體驗就會非常差,長時間下來眼睛真的不舒服(但建議還是不要長時間打gameㄏㄏ)....反觀有Sync技術的螢幕,小編採用的例子是144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技術的結果,慢動作下玩家會很少注意到畫面撕裂的問題,進而讓一般遊戲下,畫面的推進和鏡頭轉動時的動畫更流暢,遊戲體驗也就更好了。 說完了同步技術以後,再來要談到螢幕解析度,先前小編在時就跟玩家們提到,目前主流電競螢幕最常見的都還是維持在1920x1080,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玩家們最熟悉的解析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般玩家要達到像是3840x2160這樣解析度下還能達到高流暢度體驗的話,勢必得要花更多成本在硬體規格上。然而,現在的硬體市場也很難真的達到職業電競選手眼中的「順」(除非真的hen有錢),如果真的要上到2160p還要有像前面測試時的144Hz以上的穩定水準,以目前來說,勢必是要走NVIDIA SLI或AMD CrossFire了,不過這對一般玩家的荷包並不是非常友善。 有鑑於此,其實多數的電競螢幕目前都還是保持在1080p為主,除了前面提到的現實原因考量以外,也是因為這個解析度對於玩家來說由來已久,且主流電競大賽中也多以該解析度作為標配,進而也使得市面上電競螢幕廠商推出產品時,主要也都以1080p為主。現階段來說,雖然硬體規格的效能表現已逐漸能讓玩家踏入1440p的流暢水準,但對於多數玩家來說仍是明顯不夠的。 其實倒也未必,進入高解析度畫質的優勢是遊戲畫面會更加精美,同時也會讓遊戲體驗更有沉浸感,此外,雖然前文提到主流解析度仍停留在1080p,但這主要是以eSport電競比賽作為例子,尤其在這樣強調競技和即時反應的比賽中,任何一絲一毫的延遲delay都是不被允許的,才會讓其解析度維持在1080p水準。然而,這並非代表一般遊戲玩家不適合進入高畫質世界,小編建議如果預算夠、產品品質和C/P值都不錯的話,是可以直接衝上2160p解析度電競螢幕的,當然玩家可能會說,「這個解析度下又跑不到144Hz是在哈囉!」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首先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玩家都是eSport玩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玩強調高速節奏的射擊遊戲,也有很多人是玩賽車遊戲、角色扮演RPG、或者是RTS即時策略遊戲,甚至有些人雖然買了電競螢幕用來玩遊戲,但它也有可能身兼工作機,甚至是影音娛樂螢幕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高畫質也會有更好的體驗。 舉例來說好了,同樣的一台2160p螢幕下,當遊戲以1080p和2160p解析度遊玩時,其遊戲畫質的細緻度絕對還是有差別,撇開競技類遊戲來說,我們以《虹彩六號》為例,分別將其以兩種解析度來執行,並且擷取相同畫面下的圖片放大處理,讓玩家能夠更輕易地了解到高解析度為遊戲帶來的畫質提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ZyYvhduZc ▲以1080p和2160p分別進行《虹彩六號》遊戲,玩家可以比較看看兩者之間在畫質上的差異。 高畫質和有無Sync技術的差異相信玩家們已經了解,不過市場上常見的配置卻不會讓玩家輕易的擁有兩者,一般來說如果不是1080p配高更新率、就是2160p配低更新率,尤其廠商們因應遊戲玩家的熱潮,多半都將重點規格著重在1080p上,更高解析度的1440p、2160p螢幕鮮少有優秀的硬體規格做搭配,這也讓不同的玩家在選購前面臨許多困擾。 既然如此市面上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當然還是有的!玩家常見的御三家(華碩、技嘉、微星)都有推出對應的電競螢幕,其他像是BenQ、LG等廠商也可看見產品蹤跡。 不過小編這次手上要介紹的是由華碩玩家共和國ROG推出的新品ROG STRIX XG27U電競螢幕(下稱XG27U),其主打的是4K高解析度和144Hz螢幕更新率,光是這樣的規格就已經讓玩家能夠擁有基本的高畫質高反應速率,同時在同步技術方面也具備NVIDIA G-Sync支援,基本來說已經是非常到位的規格了。至於XG27U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讓小編開箱給玩家們瞧瞧囉! 關於OSD介面的操作部分,小編也快速擷取了幾張操作畫面給玩家們參考,位於右側的OSD按鈕操作上滿方便,且每個按鍵大小也適中,操作上是滿方便的。 相信眼尖的玩家在看到ROG這款電競螢幕時就有聽到風聲,XG27U搭載DSC技術,可以提供無損輸出的功能。這台XG27UQ是全球首款支援DSC的電競螢幕,優勢在與只要透過單一傳輸(DP1.4)就能擁有144Hz&4K畫質,過往必須降低畫質及更新率或者透過雙DP才能達到。但是,DSC到底是什麼? DSC是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的縮寫,意思是顯示串流壓縮技術,是一視覺無損標準,原先是用於傳輸高解析度影片串流的壓縮標準,藉由DSC技術的支援,XG27U可以在單DisplayPort 1.4連接埠以原始4K解析度提供詳細且流暢的畫面輸出,搭配144Hz的G-Sync螢幕更新,可以讓高畫質遊戲更流暢。DSC技術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16年首次公布DisplayPort 1.4標準時就已經同步表示支援,也使得DisplayPort 1.4是VESA組織首個支援該技術的連接埠,DisplayPort 1.4 規範內的DSC 1.2版,其壓縮比高達3:1,因此可以在與DP 1.3同頻寬條件下,以較好的4:4:4色彩取樣模式,支援到8K@60Hz的解析度以及更快的更新頻率。以XG27U來說,在DSC技術的輔助下,它具備4K@144Hz的輸出能力,也能夠提供DisplayHDR 400的影像技術,可以說是完整發揮了DisplayPort 1.4的極限能力了。 至於XG27U螢幕本身實際的效能表現如何?其實玩家們這一整篇都在看喔!這次小編為了要能夠完整演繹4K@144Hz的能力,建立了測試平台,主要利用手邊的AMD Ryzen 5 3600X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示卡直接做示範,至於遊戲的部分則是以《虹彩六號》作為最主要的示範元素,至於實際的效果表現如何?玩家們前面已經看在眼裡囉!(笑 前文所用的影片內容中,除了《當個創世神》無Sync螢幕畫面並非使用XG27U錄製以外,其他的遊戲畫面都是以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軟體直接錄製出來的結果。雖然說玩家在看影片時,因為是60 FPS的影片、無法完整體會到144Hz的效果,不過藉由遊戲中的FPS顯示功能,還是多少能夠瞭解其穩定順暢度的。如果沒有看到的玩家這邊再附上一次單純的2160p解析度《虹彩六號》遊戲畫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XI25Z_iWo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將畫質調整成4K@60Hz觀看喔! 總結來說吧!先撇開DSC技術這點來看,ROG STRIX XG27U無疑是目前主流電競玩家可選擇的高解析度電競螢幕選項,加上DSC技術的支援以後,則是讓遊戲在高解析度下能夠更有流暢體驗的潛力,當然前提是玩家的硬體規格也要足夠應付才是。可能有玩家對於遊戲能不能跑4K@144Hz這點存疑,但其實正如前文所提,並非每個玩家都是玩eSport遊戲,小編身為FPS遊戲熱愛者,也深刻的理解「高畫質、高FPS下,勢必需要高硬體規格」,有玩家可能會嘲諷說「4K@144Hz」的話一定要所謂的3080 Ti或是RX6000(誤!)了吧?!但如果玩家想要的只是(舉例來說)《當個創世神》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那其實以現在的硬體規格來說已經足夠應付,這樣的情況下,ROG STRIX XG27U是能提供這樣的玩家最極致的遊戲體驗的。 結論就是,擁有「高畫質又有Sync」的螢幕,對於不管是一般玩家或是電競玩家來說,都是視覺上的絕佳饗宴!以一般玩家來說,不僅可以享受到高畫質、無撕裂的流暢感,玩起遊戲就是過癮!對於電競玩家來說,144Hz已是基本盤,但若解析度能再往上捏到2K甚至4K,同時還能保有Full HD時的流暢快感與無撕裂的畫面,那當然對於電競比賽來說,會更具優勢!因此,目前能同時給您「高畫質又有Sync功能」的 ROG STRIX XG27U,可說是玩家在挑選下一台電競螢幕時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地表最速電競螢幕ASUS TUF Gaming VG279QM震撼上市,280Hz螢幕刷新率獨步全球!ROG Strix XG279Q電競螢幕同步上市 真正實現IPS 1ms反應時間
華碩及ROG玩家共和國今分別宣布兩款全新27吋電競螢幕:具備280Hz螢幕刷新率的電競螢幕ASUS TUF Gaming VG279QM及具備170Hz畫面更新率的ROG Strix XG279Q,即日起在台上市。這兩款全新電競螢幕皆具備ASUS FastIPS技術,提供真正的1 ms灰階至灰階(GTG)反應時間,成就清晰流暢的視覺效果;其極高的1000:1對比率、400 cd/m²亮度及優異的HDR技術,通過嚴格的DisplayHDR 400認證,則能提供比傳統顯示器更寬廣的色彩範圍與更高的對比度,呈現最明亮的白色與最深邃的黑色,帶來前所未有的影像細節。值得一提的是,VG279QM與XG279Q 還內建獨家ASUS Extreme Low Motion Blur (ELMB) Sync,搭配NVIDIA G-SYNC技術,能有效消除殘影與破圖,為玩家帶來更銳利的色彩與更清晰無瑕的遊戲視覺效果。即日起至2月20日前,購買華碩與ROG玩家共和國旗下螢幕VA、PG、XG、VG系列指定型號,登錄送「ROG不鏽鋼吸管組」(市價NT$890元) ASUS TUF Gaming VG279QM電競螢幕採用27吋Full HD(1920 x 1080)Fast IPS面板,擁有專為電競玩家及沉浸式遊戲體驗設計的全球最速280Hz螢幕刷新率,幾乎比傳統的144Hz螢幕快上兩倍,加上領先業界的ASUS FastIPS技術,能實現真正的1 ms灰階至灰階(GTG)反應時間,大幅減少殘影或撕裂感,成就極致流暢的視覺效果,將遊戲體驗推向全新境界,無論是第一人稱射擊、競速、即時戰略或運動遊戲,玩家們都能輕易佔盡上風。 此外,ASUS TUF Gaming VG279QM配備HDR高動態範圍技術與1000:1對比率,涵蓋99% sRGB專業色域,比傳統螢幕具備更寬廣的色彩範圍及更高的對比度,亮度可達400 cd/m2,同時符合嚴格的DisplayHDR 400認證規定,以優異的色彩與對比度真正呈現細緻入微的遊戲畫面;再加上多項能強化遊戲的技術,包括:可最佳化區域明亮度,並自動清晰顯現遊戲世界中的陰暗區域的ASUS Dynamic Shadow Boost技術、可強化遊戲技巧的ASUS獨家GamePlus熱鍵、優化視覺效果的ASUS GameVisual技術、減低眼睛壓力的不閃屏和低藍光技術,讓玩家能輕鬆盡情享受極速遊戲體驗。 ASUS TUF Gaming VG279QM電競螢幕,建議售價:NT$10,900 具備高度細緻視覺效果與對比度的ROG Strix XG279Q電競螢幕,搭載27吋WQHD(2560 x 1440)Fast IPS面板,不僅可提供比標準Full HD(1920 x 1080)顯示器大77%的桌面空間,其內建的ASUS FastIPS顯示技術,能帶來較傳統IPS面板快達4倍的反應時間,真正達成1 ms灰階到灰階反應時間,大幅減少殘影或撕裂感,搭配170Hz螢幕刷新率,可輕鬆應付各類遊戲大作,即使是最要求流暢精準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能完美呈現所有細節。 ROG Strix XG279Q具備精確且寬廣的色彩範圍及劇院級 95% DCI-P3色域,所有螢幕均採用原廠預校正色差值,並附原廠校正報告,再加上1000:1超高對比率,無論是遊戲或是觀賞影片,畫面色彩精確飽和如臨實境;同時,其同樣具有多項強化遊戲的技術,包括:ASUS Dynamic Shadow Boost、ASUS獨家GamePlus熱鍵、ASUS GameVisual、不閃屏和低藍光技術,要為玩家們打造更上一層的遊戲體驗。此外,ROG Strix XG279Q還搭載獨家Aura Sync燈效技術,玩家們可隨喜好自訂燈效,並與其他支援Aura Sync技術的設備同步,營造獨特且迷人的遊戲氛圍,盡展個人風格。 ROG Strix XG279Q電競螢幕,建議售價:NT$16,900
-
技嘉在CES 2020展出多款電競螢幕,影響遊戲的最後關鍵一哩路,你用對螢幕了嗎?
技嘉科技-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宣佈推出全新的技嘉電競螢幕,提供更完整的產品線,讓玩家有更多的選擇。技嘉在去年透過高階電競品牌AORUS成功打入電競螢幕市場,專為玩家精心設計的多樣獨家特色及高規的硬體配備是大獲市場好評的主因,也因此被知名媒體評選為2019年度最佳電競螢幕。而延續AORUS電競螢幕的成功,技嘉在今年CES展出一系列的電競螢幕,延續固有的高規格及高品質的中心思想,提供平面、曲面及多種解析度的技嘉電競螢幕供玩家挑選。 當玩家在遊戲中落後,或是一直沒辦法破關時,通常第一個念頭是升級硬體設備,換更高規的顯示卡或CPU,覺得這樣就可以打得更順,卻忽略了問題點可能不在硬體效能而是螢幕更新率。而螢幕的顯示作用,往往被忽略是它唯一的功能,導致在遊戲過程中被低估,甚至將其視為最無關緊要的遊戲配備。然而事實上,高效能的硬體規格結合高規格的螢幕,才能真正發揮加乘作用,展現最完美的遊戲效能!技嘉帶給玩家高規格、品質不打折的電競螢幕,同時又是可負擔得起的價位,打破高規格等同於高價格的老舊思想!誰說高規格的配置一定是高攀不起的價位呢? 消費者在試圖更新螢幕韌體時往往才會發現困難重重,需要繁瑣的步驟才能順利更新,甚至還有可能發生螢幕當機,抑或是無法自主更新的慘況。技嘉秉持著持續創新的品牌精神,承襲AORUS經典戰術型特色,導入黑平衡Black Equalizer、瞄準穩定器Aim Stabilizer、遊戲助手GameAssist,而獨創的Auto-Update的功能,把螢幕變得更聰明了!經由技嘉獨家的Auto-Update,當螢幕與PC連接,便會立即自動進行版本確認,連帶執行重要項目的更新,讓你無時差地體驗最新螢幕調教。毫不費力享受最新、最完善的螢幕效能,只有技嘉可以帶給你如此體驗! 技嘉科技通路事業群產品處長 徐繼道表示:「非常高興AORUS電競螢幕受到玩家的喜愛,獨家研發的戰術型功能大受好評,讓技嘉一踏入電競螢幕的市場,就獲得廣大的迴響。而在CES展出的技嘉電競螢幕,有多款GIGABYTE GAMING功能,主打高規格、高品質且價格親民,提供給消費者CP值最高的選擇!技嘉針對兩個產品線會持續研發,帶給消費者更多獨家,令人驚豔的螢幕特色功能!」 技嘉科技於CES 2020率先展出三款電競系列螢幕,分別是27吋平面Full HD、曲面QHD及32吋大尺寸曲面QHD機種,未來亦將推出多款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尺寸及解析度,並提供最高性價比的選擇,技嘉螢幕將於2020年Q1隆重登場,敬請期待!
-
三星2020 QLED 8K TV 於CES亮相,最新旗艦系列結合頂尖設計、絕美畫質、AI與如臨其境的音效體驗
三星電子今天宣布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0上,揭開新一代QLED 8K系列的神秘面紗,讓與會來賓搶先目睹顯示技術的新未來。新一代QLED 8K系列結合了能提升視覺逼真感的創新技術,以及深度整合消費者生活型態的串連功能,打造家庭的娛樂終極體驗。 2020 QLED 8K系列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觀賞體驗,以及無與倫比的智慧家居整合。運用AI技術的力量,全面提升聲音、影像和智慧功能。此外,亦帶來了Tizen所支援的一系列智慧功能,讓消費者更輕鬆使用語音指令,使用Tap View、Digital Butler和Samsung Health等新功能。 集眾多創新功能於一身,旗艦級Q950TS QLED 8K TV以終極的規格隆重登場,是業界首款搭載立體聲環繞音效、逼真8K解析度,以及令人驚嘆、輕薄設計的電視產品。 三星電子美國公司消費性電子事業部負責人Joe Stinziano表示:「8K解析度具有掀起產業變革的潛力。75吋以上的大螢幕電視,展現最強勁的成長力道,成為電視市場的一級主力戰區,而8K解析度則是致勝關鍵。我們的2020 8K系列展現這樣的龐大潛力。它所帶來的超沈浸感官享受,以及無與倫比的智慧功能,讓消費者透過更簡單的方式,全心投入其所熱愛的事物中。」 Q950縮減螢幕的四周邊框,帶來近乎99%的螢幕占比,位居市場第一。從十到十五英呎遠的距離觀看時,消費者將體驗到令人驚艷的Infinity Screen視覺效果,邊框彷彿真的消失了。電視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界線不復存在,營造出更栩栩如生的臨場感。 此外,Q950的整面螢幕厚度僅15毫米。結合完全平坦的黑色面板,將Q950安裝於壁掛支架時,能緊密貼齊於牆面,平置於架上亦有醒目的外型輪廓。 2020 QLED 8K系列的問世,實現了三星引領業界推廣8K解析度的承諾,包括硬體建置、畫質升級與播放等層面。該系列的每一款機型,將符合8K協會所制定的認證測試規範,以及CTA所制定的8K Ultra HD Display Definition標準。 同時,QLED 8K系列是業界首款支援原生8K內容播放的產品。2020年,消費者將能在QLED 8K電視上享受、串流以8K拍攝的AV1 codec影片。三星2020 8K系列所有產品都將內建這項功能。 此外,三星正積極與YouTube等夥伴合作,創造串流原生8K內容的途徑。 除了建構橫跨整個產業的8K生態圈,QLED 8K系列能讓消費者體驗8K解析度的強大力量,即使消費者觀看較低解析度的內容。奠基於卓越的三星半導體技術,Q950所搭載的新一代Quantum Processor 8K,配備改良的AI影像升級功能,它利用機器學習來分析和識別像素特徵。接著,無論內容來源為何,它都能還原影像的不同元素,創造原始的8K畫質。 Q950亦運用人工智慧的力量,確保觀眾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擾。傳統的電視感應器,僅能夠根據室內的環境光線,調整螢幕的亮度,但這款電視所搭載的Adaptive Picture技術,能分析特定環境的光源分佈,即使處於明亮的室內環境,電視畫面依然清晰可視,並維持應有的對比。 串流影音內容時,網路連線速度是最為人垢病的另一個問題。AI ScaleNet 藉由優化可用的網路頻寬,實現流暢的串連速度。其運作原理,是當內容從供應端送出時,先壓縮內容,待抵達電視端時,再予以還原,藉由這個高效率的方式,將串流內容所需的頻寬減半。三星持續與Amazon在這項功能上展開合作,從標準解析度到Prime Video的4K解析度,廣泛運用AI ScaleNet技術。 享受身歷其境的影音串流,音訊與影像的表現同等重要,因此Q950帶來了市面上最卓越的電視音效。顯示器每側都設有喇叭,背面則搭載重低音喇叭。搭配Object Tracking Sound+使用時,Q950提供清晰的5.1聲道環繞聲,因為使用基於AI的軟體技術,能隨著螢幕影像的移動,而產生立體具有方向感的音效。 Q950還可調整對話音量,以減少觀賞過程中因攪拌機、或吸塵器等噪音所造成的干擾。Active Voice Amplifier (AVA) 能偵測這些環境噪音,並自動強化電視聲音的清晰度,協助40%有噪音困擾的美國消費者,解決他們的惱人問題。 最後,串連2020 Q系列的長形音箱時,例如榮獲2020 CES最佳創新獎的Q800, Q950能將內建喇叭變為輔助聲道。Q-Symphony則可將兩個裝置的音訊相互配對,打造動態、環繞立體的聲景。 在串流內容方面,現今的消費者不但擁有更多的管道,串流量亦遠遠超越以往。為迎合這樣的趨勢,2020 QLED 8K 電視系列為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功能,協助他們盡情享受影音串流內容,並能與不同的裝置進行互動。 2020年,三星的AI助理Bixby變得更有智慧。消費者可以透過電視,改變整個空間的氛圍。舉例來說,當消費者要求Bixby營造平靜的氛圍時,電視將顯示舒壓的背景畫面。此外,三星將Amazon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整合至2020 QLED 8K系列,消費者能選擇更多的語音助理。現在,藉由擴充智慧家居和電視控制功能,使用者可更輕鬆存取自己喜愛的內容。 Q950配備全新改良的Universal Guide,使用基於AI的演算法,分析消費者所觀看的內容類型、常用的服務和電視頻道,再根據他們的特殊習慣和喜好,提出量身打造的貼心建議。 透過三星的免費智慧TV視頻服務-Samsung TV Plus,即使消費者已切斷訊源,也能輕鬆存取新的內容。只需建立網路連線,就能立即存取新聞、體育、娛樂等更多內容,也能隨時新增選項。Samsung TV Plus目前約有100個頻道,包括CBSN (CBS的24/7直播數位新聞頻道)、Yahoo Finance、Lively Place (來自於A&E Networks)、BonAppétit、VEVO、Outside TV+等。 2020 QLED 8K系列透過整合現代生活型態的創新功能,為現今消費者的螢幕使用模式,帶來驚人的發展。 由於五分之四的消費者,缺乏充足的規律運動,三星特別為行程滿檔的消費者,提出體適能&健康解決方案。藉由推出電視版的Samsung Health,將Q950化身為居家的體適能和冥想中心。透過Q950上的Samsung Health,消費者將能查看活動、追蹤進度,也能與全家人朝相同目標邁進。此外,還能獲得來自於一流合作夥伴的免費和獨家內容,包括Calm、FitPlan、Jillian Michaels、Echelon、Obe Fitness和Barre 3等。 此外,愈來愈多的消費者,習慣一邊觀看電視,一邊使用行動裝置,即使他們很難一心二用。Multi-View能在電視螢幕上,以分割螢幕的方式,鏡射消費者的行動裝置螢幕,讓他們不漏掉任何一個畫面。從左右分割、到子母畫面,透過14種不同的配置,讓使用者客製自己的觀賞體驗。 為了帶給消費者更流暢的體驗,Q950透過各種新穎的方式,讓使用者鏡射行動裝置的螢幕畫面,控制家中的各種裝置。Tap View讓消費者只需將手機和電視相互碰觸,即可將手機螢幕鏡射到電視。Digital Butler透過紅外線技術,來偵測和控制家中的非IoT聯網裝置,讓消費者得以操控更多的裝置。
最多人點閱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
- 華碩ROG SWIFT PG279Q螢幕實測開箱,27吋G-SYNC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 技嘉GIGABYTE G27Q實測開箱,27吋IPS 2K解析度搭載144Hz更新率,平面電競螢幕!
- 技嘉GIGABYTE M28U電競螢幕開箱體驗,世界首款搭載KVM、HDMI 2.1以真‧4K HDR@144Hz創造多工娛樂新境界!
- 華碩ASUS ProArt PA248QV螢幕實測開箱,萌新創作者也有頂尖色準禮遇!
- 技嘉AORUS FI27Q-X電競螢幕開箱動眼看,至尊級王者的視覺體驗!
- AOC I2579VM不閃屏螢幕實測開箱,25吋AH-IPS薄邊框顯示器中的頂尖之作!
- 微星MSI Modern MD241PW 24吋美型螢幕實測開箱,辦公/遊戲兩相宜創建絕美雪白世界!
- 2019夏季電競螢幕採購指南!10款市售版本解析、下手前務必參考
- SAMSUNG Odyssey G5 1000R曲面電競螢幕實測開箱,電玩初心者的傳奇創造神器!
- PHILIPS 247E6EDAW抗藍光護眼顯示器,24吋IPS-ADS面板螢幕中的優質精品!
- Dell推出全新第8代Core行動處理器之旗艦Alienware與主流G系列電競筆電,聯袂多樣新品展出,北京記者會現場直擊